CD Release: Magnifique Musique Magique de Daniel Su-Chanson Taïwanais / 蘇顯達的魔法情緣 ‧ 真情台灣 (TNUA)

CD Release: Magnifique Musique Magique de Daniel Su-Chanson Taïwanais / 蘇顯達的魔法情緣 ‧ 真情台灣 (TNUA)

YEN (arr.): RECOLLECTING AN-PING (2016)
YEN (arr.): AUTUMN WIND ON A RAINY NIGHT (2016)

Daniel Shien-Ta Su, violin
Chung-Hua Weng, piano

顏名秀(編曲):《安平追想曲》(2016)
顏名秀(編曲):《秋風夜雨》(2016)

小提琴|蘇顯達
鋼琴|翁重華

文章發表:"NSO駐團音樂家 - 布萊特・迪恩~漂亮轉身後 更揚音樂多彩" - PAR 表演藝術 (顏名秀)

文章發表:"NSO駐團音樂家 - 布萊特・迪恩~漂亮轉身後 更揚音樂多彩" - PAR 表演藝術 (顏名秀)

文字|顏名秀

來自澳洲的布萊特.狄恩,曾是柏林愛樂中提琴手,但他卻在任職十四年後,選擇成為一位自由音樂家,走上兼及作曲、指揮的多彩音樂之路,他說:「我一直都體認我是一位演奏家,音樂不知何故觸動了我的身心靈,因此我也希望我能寫出能感動人身心靈的音樂。」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這個樂季的駐團音樂家,他除了將與NSO合作演出其最新作品,也將在一月的兩場「英雄再起」音樂會中親自參與中提琴聲部的演奏。⋯⋯

Recent Recording Projects / 近期錄音計劃

Finished recording projects of three recent works last week! Interestingly, they all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aiwanese folk songs and were all recorded in the beautiful TNUA Concert Hall! Many thanks to these amazing musicians and sound engineers! 

幾個月前完成的三首作品剛好在這一週內完成錄音了,有趣的是,三首都與台灣歌謠有關,也都在美輪美奐的北藝大音樂廳錄音!

改編自福佬民謠的《安平追想曲》與《秋風夜雨》是由小提琴家蘇顯達老師、鋼琴家翁重華老師、錄音師楊敏奇老師錄製;改編自原住民族「卡那卡那富族」的《祭歌:母親・父親》是由指揮家張佳韻老師、NSO國家交響樂團、錄音師尤子澤老師錄製。這兩個團隊的效率與技術都太令人驚豔了~真是太感恩啦~ :)

Media Profile: "NEW ON NAXOS: This Month's Highlights" (NAXOS)

...Two works, by Ming-Hsiu Yen and Matthew Tommasini, focus on Hong Kong’s landscape, whether majestically natural or manically urban...
— Naxos Newsletter

August 2016

NEW ON NAXOS: This Month's Highlights

- Naxos Newsletter (August 2016)

 

 

Naxos 8.573614-15 • 2 CDs
The Intimacy of Creativity - Five Year Retrospective
SCHOENBERG • SHENG • YEN
 • TOMMASINI • MARGETIĆ • AKIHO • ORDWAY • PÄRT


Nolan Pearson, Piano
Jing Wang, Zhao Yingna, Violins
Mariel Roberts, Richard Bamping, Cellos
Andrew Ling, Viola
Jiang Xinlai, Double Bass • Megan Sterling, Flute
Michael Wilson, Oboe • Kwan Sheung-fung, Cor anglais
Andrew Simon, Clarinet • Benjamin Moermond, Bassoon
Lin Jiang, Horn • Pius Cheung, Andy Akiho, Percussion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right Sheng, Artistic Director

 

This celebration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atures an exciting range of music, from the string orchestra version of Schönberg’s Verklärte Nacht to a sequence of invigorating contemporary scores. They provide a perfect opportunity to showcase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talents of the distinguished principals of the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wo works, by Ming-Hsiu Yen and Matthew Tommasini, focus on Hong Kong’s landscape, whether majestically natural or manically urban, and the selection ends with Arvo Pärt’s modern classic, Cantus in Memory of Benjamin Britten.

CD Release: THE INTIMACY OF CREATIVITY - 5 Year Retrospective (NAXOS)

CD Release: THE INTIMACY OF CREATIVITY - 5 Year Retrospective (NAXOS)

YEN: LEGO CITY (2011)

Simon, Andrew, clarinet
Jing Wang, violin
Roberts, Mariel, cello
Pearson, Nolan, piano

顏名秀:樂高城(2011)

單簧管|Simon, Andrew
小提琴|王敬
大提琴|Roberts, Mariel
鋼琴|Pearson, Nolan

樂評:"油桐花的淡淡哀愁: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 台新ARTalks (陳惠湄)

⋯⋯如此動聽又簡潔的旋律,讓歌聲配合著戲劇的進行打動人心,讓觀眾心情隨著劇情起伏感動⋯⋯
— 台新ARTalks

JULY 5, 2016

油桐花的淡淡哀愁: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 台新ARTalks (陳惠湄)

 

⋯⋯音樂創作部份由北藝大專任作曲老師顏名秀負責。...一路受學院派訓練的嚴肅西方音樂作曲家,難得有機會接手如此大型的歌舞劇,想必花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不只在音樂創作上,更困難的是與戲劇、舞蹈的配合。顏名秀認真地研究客家詩詞發音,不懂的就查字典、詢問,努力地配合客語詩詞的平仄音韻譜曲,使得演員演唱時字詞清楚;不過分困難的旋律,即使是非音樂專業的演員,也能演唱得自然順暢。沒有演唱、只有樂團演奏的部份,例如開場、間奏或終場段落,樂器間的配置時而顯示出分明的層次,時而展現出磅礡的交響樂聲響;西洋短笛的獨奏竟像是傳統竹管樂器的聲音;在劇中人物演唱時,樂團的部份不過份突顯,能伴奏著演員的歌唱,這些都充分展現了作曲家的配器與原創音樂的功力。作為一位現代音樂創作者,顏名秀可以寫出如此動聽又簡潔的旋律,讓歌聲配合著戲劇的進行打動人心,讓觀眾心情隨著劇情起伏感動,這一點可說是非常難能可貴,也顯示出作曲家不急著彰顯自己,而是謙虛地配合整個戲劇的心態。⋯⋯

Hakka Musical: XIANGSI-NOSTALGIA / 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Hakka musical, "XIANGSI-NOSTALGIA," gave 6 successful performances in 5 cities in Taiwan in May and June, 2016. Upcoming performances in various cities in Taiwan in 2017.

參與由客家委員會主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的2016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的製作,並與多位戲劇前輩與先進共同合作。2016年5-6月於苗北、高雄、雲林、台北、桃園巡演六場,場場叫座,掌聲不斷。預計2017年將再次巡演。

Team of Production: 
演出/製作團隊:

導演:李小平         副導演:韋以丞、程鈺婷
編劇:林建華
作曲:顏名秀 (Music by Ming-Hsiu Yen)
指揮:張佳韻
編舞:董怡芬
舞台設計:王世信
燈光設計:簡立人
服裝設計:陳婉麗、陳佳敏
影像設計:王奕盛
舞台技術設計:楊金源

演員:徐灝翔、高靖榕、劉廷芳、劉佳怡、簡余倫、黃紹彬、羅思琦、陳石貴、張聖潔、吳權芸、黃珮舒、林志慶、吳志維、何錦輝、吳玟翰、盧宣頤、鍾婕安、鄭景文
舞者:賈祥國、許書銓、王昱程、方志捷、顏可茵、劉依昀、楊秋軒、江宜芳、黃千容
樂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室內樂團
合唱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合唱團
協演團體:台灣客家山歌團、美濃客家八音團
口白錄音:羅思琦、黃紹彬

監製: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鍾萬梅、李永得)
製作人:楊其文
顧問群:何石松、鄭榮興、龔萬灶
藝術總監:吳榮順
行政總監:詹惠登
音樂總監:劉慧謹
舞蹈總監:何曉玫
舞台監督:陳昭郡
樂團副團長:楊聰賢
合唱指揮:林舉嫻
行銷總監:劉慧岑
執行製作:王玉玲

樂團助教:林詩律
舞台技術助教:林祐聖、王政中
服裝技術指導:顏良夙、凌詩芬
服裝技術助教:陳冠伶
燈光技術助教:林楷豐
舞蹈助教:葉國隆
展演助教:馮意倩、林汶智

報導:"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 PAR 表演藝術 (陳淑英)

May 2016

不只是花布、山歌、油桐花

歌舞劇《香絲・相思》
讀客家人不知道的自己

- Performing Arts Review (PAR) 表演藝術 (陳淑英)

 

 

音樂融合現代與傳統

負責音樂創作的作曲家顏名秀也耗盡心思,賦予客家特色文化「八音」新意,「像電影鏡頭的特寫,抓住人物的情感。」顏名秀劇透,冬至時分,平妹與養兄結婚,儀式進行中安排八音團熱鬧。「舞台上有很多事情同時發生,有人在這裡恭喜,有人在那裡說笑,當媒人唱幾句後,馬上進八音,此時演員靜默,八音演出二十秒後,管樂進來,大家又開始說吉祥話,然後再進八音,台上任人又靜默,之後再進八音⋯⋯」顏名秀說,當八音出現時,台上同時發生的事情立刻被塊狀化,類似時間的凝聚。她很期待如此有趣的「拼貼」表現手法。

《香絲・相思》音樂底蘊融合現代與傳統客家音樂,管絃樂是最主要貫穿全場的伴奏樂器。顏名秀表示⋯⋯有幾首是擷取客家歌謠元素發揮,大多數是原創,「我不會把《香絲・相思》寫成像百老匯那樣的歌劇,希望觀眾體驗的是帶有客家文化色彩的歌舞劇。」

像是李木生只跟滿姑說自己去蓋炭窯、伐木,對事業的期待,為把立業後成家、「我有資格娶你」的話講出口,「情感很內斂,作曲時也會配合含蓄韻味。」顏名秀說,客語字音調韻不同魚國語,她仔細研究歌詞,每一個字都查字典,確認客家聲調平仄才譜寫旋律,以期觀眾聽懂演員唱的歌曲。⋯⋯
 

NSO & Hsin-Yi: "Detective Dog & the Fantastic Toy Shop" / NSO&信誼 永遠的童話《狗汪汪與神奇玩具屋》

"TOY KALEIDOSCOPE" with Wei-Da Lin's pictured book, Papa's Red Umbrella, for NSO children's concert. The production was premiered in Taipei in April, 2016, and will be performed again in Xinbei City in September, 2016.

2016年參與NSO親子音樂會製作,以樂曲《玩具萬花筒》(繪本動畫版) 搭配繪本畫家林韋達的作品《爸爸的紅雨傘》,於2016年4月由NSO國家交響樂團於臺北國家音樂廳首演;2016年9月將於新北市再度演出。

Review: "Taiwan Philharmonic Tours Four Chinese Cities" by American Record Guide (Gil French)

...she’s a composer to be on the lookout for.
— American Record Guide

March/April 2016 

"Taiwan Philharmonic Tours Four Chinese Cities"

by American Record Guide (Gil French)

 

...In Taiwan swallows nestling in trees in front of homes or businesses is a symbol of good fortune.  Ming-Hsiu Yen, 35, noticed nests in front of a string of restaurants near her home and followed the birds' progress from birth to the day they flew off. Thus, the title of her 15-20 minute "Flying Toward the Horizon (2012). Woodwinds twitter against light percussion strokes, swooping string lines mimic the swallows' arching flight patterns, and a seamless transition shifts the music from descriptive to atmospheric, dramatically reflecting the anxious helplessness onlookers felt seeing a dead baby bird hanging over the edge of one nest. As she said, "Flying is not a gesture only but a movement that symbolizes passion, hope, and love."

In Xiamen the clarity of her kaleidoscopic orchestration immediately drew my interest. But it was on second hearing in Hong Kong that a light celeste (an ineffectual piano was used in Xiamen), full-string portamentos in the cellos, suspended brass harmonies, and her dramatic counterpoint developed into a Shostakovich-like moment when my right arm shot up and fear gripped my chest, reflecting the circle of life of our vulnerable fellow creatures.

Yen, also an award-winning pianist, now lives in Taipei after years of study at the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he keeps fresh by composing works of varying natures—for children, drama-and-light companies, symphonic ensembles, etc.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Flying, she's a composer to be on the lookout for....

樂評:"《翔・天際》既熟悉又陌生—評台灣愛樂香港「首演」" - 大公報(周凡夫)

十二分鐘的音樂,從開始到結束,是那樣的新鮮,恍如是從未聽過陌生一片的音樂一樣,但這卻可以說是年來所聽眾多新作品中最能觸動個人心靈,帶有正能量感情的樂曲。
— 大公報

DECEMBER 12, 2015

《翔・天際》既熟悉又陌生—評台灣愛樂香港「首演」

- 大公報(周凡夫)

 

這是一場既熟悉但又陌生的音樂會。用作開場曲,由在台北藝術大學任教的顏名秀所寫的《翔.天際》是首次在香港演出的樂曲,那確是無比陌生的音樂,陌生的不僅是樂曲奏畢,顏名秀上台謝幕時才第一次得睹這位充滿音樂才華的八十後女作曲家,還在於該作品已呈現出來的音樂本身。

觸動心靈正能量感情

樂曲開始時,有如雛燕呢喃待哺,細碎一片,至為形象化的音響。作曲家從觀察燕子家族,由孵育餵食小生命的成長,到離巢飛翔,從而獲得創作靈感的過程,都透過不同的樂器活靈活現地展露出來。大編制的交響樂團各個聲部都用上了,聽來節奏似不明確,但卻又有流暢的旋律感,持續的張力中,間中又出現有力強奏;音樂持續發展,旋律變得鮮明,節奏變得明確,氣勢逐漸增強,高潮時有如生命力爆發出充滿希望夢想及愛的力量的火花;但隨即回歸沉靜,開始時細碎一片的音樂形象簡短再現後,強力的和弦響起,隨即在一片淡雅的樂音中消散。十二分鐘的音樂,從開始到結束,是那樣的新鮮,恍如是從未聽過陌生一片的音樂一樣,但這卻可以說是年來所聽眾多新作品中最能觸動個人心靈,帶有正能量感情的樂曲。

呂紹嘉帶同台灣愛樂樂團選奏顏名秀這首作品來作為香港樂迷的見面禮,那種已和陌生感並無差別的新鮮感,確實能讓人印象難忘。其實 「台灣愛樂」展開這次「Greater China Tour」,在廈門演出後來港的香港「首演」,同樣是既陌生又熟悉。⋯⋯

聽完整場音樂會,將場刊蓋上,封面上的四個標題大字「浪漫奔騰」看來應改為「翔.天際」, 這豈非正是今日「台灣愛樂」的現實寫照,正面向天際飛翔嗎?選用該曲作為這場音樂會的開場,富有深意呢!

樂評:"首登香港 驚豔上海 - NSO二〇一五兩岸三地巡演現場" - MUZIK古典月刊 (連士堯)

雖使用當代的音樂語彙,卻不讓觀眾感到晦澀難懂。
— MUZIK古典月刊

DECEMBER 2015

首登香港 驚豔上海 - NSO二〇一五兩岸三地巡演現場 

- MUZIK古典月刊 (連士堯)

 

⋯⋯第一手開場曲,音樂總監呂紹嘉特別安排了台灣作曲家顏名秀的創作《翔・天際》,這也是繼二〇一三年歐洲巡演後,再次選擇了顏名秀的作品。比起當時委託創作《鑿貫》形容雪隧開通的崩山裂石,《翔・天際》以臺北藝術大學的燕子作為靈感,大量使用快速木管音群表達出鳥類飛行的靈活巧妙,中途以燕子逝去作為段落高潮,然而最後又展現出明日再度到來,希望仍在。顏名秀使用其一貫的風格,雖使用當代的音樂語彙,卻不讓觀眾感到晦澀難懂,而NSO與呂紹嘉也十分抓到此樂曲的敘情寫景,呈現了相當精彩的演出。⋯⋯

樂評:"兩岸三地巡演香港場" - 音樂與音響(音樂與生活62)(周凡夫)

十二分鐘的音樂,從開始到結束,是那樣的新鮮,可以說是年來所聽眾多新作品中最能觸動個人心靈的樂曲。
— 音樂與音響

DECEMBER 2015

兩岸三地巡演香港場" 

- 音樂與音響(音樂與生活62)(周凡夫)

 

⋯⋯當日開場曲演奏的《翔・天際》,是台灣青年作曲家顏名秀所寫,樂曲開始時,有如雛燕呢喃待哺,細碎一片,至為形象化的音響。作曲家從觀察燕子家族,由孵育餵食小生命的成長,到離巢飛翔,從而獲得創作靈感的過程,都透過不同的樂器活靈活現地展露出來。大編制的交響樂團各個聲部都用上了,聽來節奏似不明確,但卻又有流暢的旋律感,持續的張力中,間中又出現有力強奏;音樂持續發展,旋律變得鮮明,節奏變得明確,氣勢逐漸增強,高潮時有如生命力爆發出希望夢想及愛的力量的火花;但隨即回歸沈靜,開始時細碎一片的音樂形象簡短再現後,強力的和弦響起,隨即在一片淡雅的樂音中消散。十二分鐘的音樂,從開始到結束,是那樣的新鮮,可以說是年來所聽眾多新作品中最能觸動個人心靈的樂曲。⋯⋯

樂評:"世紀.李歐梵.音樂眼:浪漫奔騰 呂紹嘉的布拉姆斯" - 明報(李歐梵)

顏名秀的《翔.天際》以鳥叫為主題,開頭就展示出NSO的木管樂手的技藝,全曲聽來波濤起伏,充滿激情,值得錄成唱碟,讓我等樂迷多聽幾次。
— 明報 (Ming Pao)

November 11, 2015

"世紀.李歐梵.音樂眼:浪漫奔騰 呂紹嘉的布拉姆斯"

- 明報(李歐梵)

 

⋯⋯顏名秀的《翔.天際》以鳥叫為主題,開頭就展示出NSO的木管樂手的技藝,全曲聽來波濤起伏,充滿激情,值得錄成唱碟,讓我等樂迷多聽幾次。台灣年輕一代的音樂人才輩出,真是可喜可賀。這就是最珍貴的「軟實力」。⋯⋯

樂評:"NSO首度香港行 舉輕若重、舉重若輕" - MUZIKAIR (林采韻)

以簡馭繁的手法,既具音畫效果,輕盈中聽見樂曲層次與深度。
— MUZIK AIR

November 5, 2015

NSO首度香港行 舉輕若重、舉重若輕

- MUZIKAIR 閱讀 (林采韻)

 

⋯⋯作曲家、獨奏家、指揮、樂團,是一場交響音樂會組成的四大要素。音樂會上半場,透過顏名秀和嚴俊傑刻畫出台灣年輕世代的聲音潛能。三十出頭歲的兩人,均在西方受過完整的古典音樂訓練,在創作和詮釋語彙上完全能與西方對話,從中又能發展出屬於個人的獨特質感。

《翔‧天際》是顏名秀為北藝大30周年所做,以燕子為其發想。樂曲乍聽「保守」,因不賣弄效果,不彰顯當代感,針對樂器也沒有新穎的演奏要求。她選擇扎扎實實的經由最「樸實」的作品技法,發揮樂團各聲部的特色,在音符綿密鋪陳的過程中,「仿聲」出大自然的微妙舉動。以簡馭繁的手法,既具音畫效果,輕盈中聽見樂曲層次與深度。⋯⋯

 

報導:"交響臺灣 - 國臺交啟動5年作曲計畫" - Music Browser 樂覽(劉郁伶)

July, 2015 (No. 171)

"交響臺灣 - 國臺交啟動5年作曲計畫”

- Music Browser樂覽(劉郁伶)

延續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對於創作的重視,國臺交提出了全新的5 年委託創作計畫「交響臺灣」。委託創作計畫之於國臺交有其淵源及傳承意涵,始自前團長史惟亮鼓勵作曲家創作臺灣古典音樂開始,經過歷任團長奮鬥,在委託創作這條道路上奔波數十年載,至今,國臺交已為臺灣這塊土地留下了為數頗豐的原創音樂作品。

與作曲家搏感情提升創作量

時間回溯至民國62 - 63 年,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仍是尚未改制的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史惟亮先生任職第四任團長,他對臺灣管弦樂音樂創作投入大量心力,為樂團創立「研究部」,延攬作曲家賴德和、郭芝苑、張炫文等人專職創作及臺灣音樂整理收集,當時,亦受臺灣省教育廳委託,主辦「愛國歌曲徵曲比賽」,民國81 年起,一連策辦了6 屆徵曲活動,為國人創作樂曲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多首獲選作品贏得不少佳評。爾後,自民國97 年起,國臺交因緣際會承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創意產業第二期計畫」,以「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臺」為計畫內容,再度辦理國人音樂創作徵選相關活動,主要鼓勵中生代與青年作曲家(年齡16 - 45 歲)創作。雖然,該計畫至民國100 年即終止,但國臺交卻毅然決然獨自扛起鼓勵國人音樂創作的重要使命與責任,將音樂創作納入樂團年度計畫的一部分,接續辦理該活動已進入第8 年,期間已累積68 部原創作品(含24 部管弦樂作品、44 部室內樂作品);舉辦12 場專場首演音樂會;出版原創作品樂譜22 套、有聲資料12 套;至今獲選作曲家高達41 位之多。

交響臺灣以文學入樂

除了以競賽、徵件的方式培育新世代的作曲人才,國臺交更希望藉由與作曲家的共同努力,對臺灣的文化藝術有更深層的探究、連結與開展,因此,今年特此宣告將推出為期5 年的「交響臺灣」委託創作計畫。該計畫結合臺灣文學為創作方向,但特別的是並不是單以文字詮釋直接譜曲,而是以文學家本身或作品,帶給作曲家自身之感受和靈感,也就是使用音樂投射的力量,經由作曲家內化,將創作工具由文字轉變為旋律。創作作品以管弦樂團編制為主的管弦樂曲,曲式可為交響曲、交響詩,由作曲家自由發揮不設限。

匯集各世代作曲家聯合創作

而本次的委託創作另一特色即是匯集新生代、中生代作曲家聯手創作,第一階段邀請賴德和、錢南章、楊聰賢、潘世姬、陳士惠、黃思瑜、林京美及顏名秀等作曲家,並且,國臺交「2016 青年創作競賽」首獎得主(預計於2016 年8 月產生)也將參與此創作計畫。

⋯⋯

顏名秀X 同志文學

而本計畫也邀集了許多新生代的作曲家譜寫作品,其中顏名秀所選擇的文學題材相當特別,是同志女作家邱妙津的《鱷魚手記》與《蒙馬特遺書》。顏名秀國中時即對這位女作家有些許印象,長大後拜讀作品感觸相當之深,她雖然不是女同志,卻被邱妙津書中的細膩筆觸感到印象深刻,心靈的沉重從書頁中渲染至她的內心,因此,接到國臺交的創作邀請,她第一個便想到邱妙津,同志文學之於交響曲作品並不多見,顏名秀的大膽嘗試又為臺灣原創音樂作品增添燦爛的一頁。

⋯⋯